尊敬的各位老师、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早上好!我是高一数学老师谭晓玉。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《四看重阳,传尊老敬老之美德》。
九九重阳,从古代一看中华传统文化
今日九月初九,正值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,重阳节。在我国,重阳节都有登高赏秋的传统,通常年长者会在这一天登高望、插茱萸、看秋叶、赏菊花等,悠闲自得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,九九重阳节就已经传承了两千多年,唐代诗人王维写道:“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”,寄托了他对亲人的无尽思念;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写到:“黄花紫菊傍篱落,摘菊泛酒爱芳新。不堪今日望乡意,强插茱萸随众人”,反映出重阳节的“茱萸文化”和“菊花文化”。同时,重阳节在九月初九,在古代,“阳”为最高,“九”为最大,“九九”即为“重阳”,“九九”的谐音又是“久久”,寓为“长长久久”之意,这里代表着大吉大利和万寿无疆,表达了人们要敬老爱老,弘扬中华孝道之意。
古人云:百善孝为先,“孝悌忠信礼义廉耻”是古代圣贤孔子的德育精髓,孝为首,说明孝道从古至今都是立国之本、立家之本,孝顺父母、尊敬长辈一直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传统美德。无论当今社会如何现代化,孝道都依旧是优秀中华儿女心中亘古不变的精髓所在。
正式定名,从现代二看中华文化魅力
1989年,我国正式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,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,成为尊老、敬老、爱老和助老的节日。老人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,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,多陪伴老人秋游或登山远望,舒展情怀。在当今社会,每一位子女都要传承中华孝道文化,孝敬老人、尊敬老人,为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。
“人生易老天难老,岁岁重阳,今又重阳。”在这个传统节日里,处处洋溢着中华文化的韵味,节日文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,风俗文化、饮食文化融合在节日里面,这是民族的文化灵魂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“要坚定文化自信,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。”走进富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重阳节,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,体会登高望远、品茶赏秋的别样韵味。
砥砺奋进,从十九大看养老制度
在十九大报告中,提到要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制度,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。体现出国家对“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依”的重视和关怀。老年人是国家的一笔无形财富,他们是国家成长的见证者和经历者,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中国人民从贫穷到富裕的奋斗精神,看到不屈不挠的优秀传统品德。国家正在推进医养结合,积极构建养老、敬老政策体系和外部社会环境,这些都体现出对老年人的关爱,是对“孝文化” 的最好发扬。
敬老孝老,从现代孝道四看重阳文化
把重阳节视为老人节、敬老节,是赋予传统节日以现代内涵的一种传承方式,现代老人们大多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初的艰难,经历过“文革”的动荡,经历过上山下乡,经历过现代年轻人没有经过的风雨,他们满腔热血把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奉献给了国家和社会,为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的幸福付出了艰辛的汗水,尊敬老年人,就是尊重他们曾经作出的贡献。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,尊敬老人就是尊敬未来老去的自己。常回家看看,和家人和老人团聚,拉拉家常,聊聊家事,让他们不感到孤独和寂寞,这就是重阳节赋予新时代的真正内涵。
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”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传承中华孝道开始,传承中华孝道从善待父母、善待身边的老人做起!最后祝愿我们每一位可爱的前辈如晚菊傲霜,漫步人生夕阳红!